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录

第三章 六 慢性胃炎治验

  〔例六〕 陈XX,女,31岁,1986年6月19日初诊。自诉:三年来胃痛经久不愈,体重减轻,身体消瘦,XX医院胃肠钡餐造影诊断为胃下垂,胃镜检查为慢性肥厚性胃炎。现证:食后胃痛胀气,食欲不振,嗳气则舒,午休感觉疲倦,头晕目眩,特别在气候炎热之时,饮食稍差,伴耳鸣,脊椎疼痛,二便正常,月经正常,白带微少。检查:腹诊平软,腹主动脉搏动在脐上l寸,舌苔薄浊,脉微弦。辨证为脾气下陷,肝胃不和,治宜健脾益气,疏肝和胃。方宗补中益气汤加山楂炭、酒芍、麦谷芽。处方:生炙芪(各半)18克,盐陈皮4克,潞党参15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川升麻3克,软柴胡3克,山楂炭9克,当归5克,酒白芍6克,麦、谷芽各9克,三剂。

  三剂药后,症状减轻,效不更方,服十剂后,复查基本痊愈。其间加减:背脊痛去川升麻加土葛根9克,苍术6克,其他不变。至今未见复发。

  (七)胃阴不足,脾胃亏虚型:本型证见:胃痛经久不愈,以致胃阴亏虚,胃脘隐痛或灼痛,嘈杂似饥,心烦口干,便干少纳,舌红少津,苔净或光剥,脉细,纳谷不消,食后易胀等证,故治以甘凉养胃,健脾益气方,选益胃汤合四君了汤加减化裁。

  〔例七〕 陈XX,女,55岁,1986年7月19日初诊。自诉胃痛十多年,去年XX医院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为:胃体粘膜轻度萎缩性胃炎,胃窦交界处萎缩性胃炎,曾在某院住院,服中药200余剂,疗效不著,故来我们诊治疗。现证:胃脘隐痛,嘈杂似饥,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心烦口干,舌红少津无苔,脉细数。辨证为胃阴不足,脾气亏虚,治宜甘凉养胃,健脾益气。处方:潞党参15克,枇杷叶9克,川石斛9克,大麦冬9克,盐枳壳3克,白术6克,甘枸杞9克,熟地黄18克,川楝子9克,枯黄芩6克,麦、 谷芽各9克,三剂。

  二诊(6月24日):药后自觉胃脘舒服,上方去枳壳、枯苓、加淮山药10克,再服十剂,胃痛减轻,嘈杂诸证消除,再服十剂而获痊愈。

  四、对症下药,变法无穷

  1、郑老认为:慢性胃炎病程多久,中虚证多见,不能偏信“痛无补法”。“若属虚痛,必须补之”,以补中益气为主,多用补中益气汤。在运用补中益气汤中,宜用参芪二药,少佐以升柴二味,陈皮用量占参芪四分之一,并对血热者佐以杭芍、栀子等药。血瘀者佐以丹参、川芎等,食滞者佐以麦谷芽、查炭、神曲等,有胃酸者佐以乌贼骨等,有兼痰湿者加栝蒌、薤白、半夏、苍术等药。对慢性胃炎之虚痛胸痞,应补中兼通。通而不伐,补而不通,可致气壅、纳呆,又使药力不能达于病所,而过用开破,则能散中气,化燥伤阴,痛痞等症反而加重。阴血不足及火郁者,更应慎用开破药。

  2、郑老在治疗慢性胃炎中认为:痰湿阻滞所致胃脘痛,并伴胸痛等证尤为多见,故阳证多用栝蒌薤白半夏汤一方,临证加减,变化无穷。兼有暑湿者加苏叶、川朴、陈皮,兼有食滞者加麦谷芽、山楂炭等,兼有蛔虫加乌梅、黄连等,兼气滞者加香砂、川楝等,血瘀者加丹参、川芎等,寒凝者加苓桂术甘汤,兼郁者加越鞠丸。虚证不明者,治宜“开痹散结”,栝蒌薤白半夏汤用之多验。

温馨提醒:本书只供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