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温肾利水法 凡尿量少,高度浮肿的病人,首先应予真武汤加减利水,常用药物有熟附子、陈葫芦、猪茯苓、泽泻、车前草。若有腹水者,应加牵牛子、槟榔。尿量增加后,先减附子、牵牛子,其他药续用巩固。
(7)消食祛脂法 对用激素后肥胖而血脂增高,或有明显脂质尿的病人,宜在方药中加用山楂、炒麦芽各30克,或玉竹、山楂各30克,此类药均有降脂作用。成药如脉安冲剂、山楂冲剂也可应用。
2.肾病的治验
例1:蔡某,女,52岁,198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自1985年6月8日起头晕,尿频尿急,口干口渴,纳食无味,神疲乏力,尿灼热,腰痛,伴左心胸闷。咽红,口淡无味,饮食不振,舌苔厚腻而黄,脉沉细。
尿液检查:蛋白(+++),脓球(+++),红细胞(++)、上皮细胞1~3,颗粒管型少许。中医辨证为肾气不足,膀胱湿热。治宜补益肾气,清热利湿。方选苏蝉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处方:生黄芪30克,紫苏叶5克,秋蝉衣5克,益母草10克,怀牛膝10克,茯苓10克,山茱萸9克,熟地黄20克,泽泻10克,牡蛎(先煎)24克,三剂。
二诊(1985年6月23日):尿道胀痛稍减,但小腹仍胀痛,尿频尿急,尿浑浊色黑,头晕口苦,不思饮食,大便2-3日一行,伴腰酸,舌偏红,苔白厚,脉细数。尿液检查:蛋白(+),脓球(++),上皮细胞少许。再守原方加减:马齿苋24克,桂枝3克,知母、黄柏各9克,仙鹤草12克,怀牛膝9克,牡蛎24克(先煎),秋蝉衣4克,车前子10克(包),五剂。
三诊(1985年7月1日):诸证悉除,为巩固疗效,再守原方加减调服10剂,尿检正常,随访14个月无复发。
按:本案属急性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性疾病,可由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所致,常急性起病,尿检中有蛋白及红细胞。临床上,每逢患者有腰酸、腰痛,或浮肿,或尿频尿急尿痛时,可考虑本病。检查时应重视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理化检查等,并将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合中医辨证,排除假象,作出的诊断。上案就诊时见有尿频、尿急、尿痛,腰酸,疲乏无力症状,再根据尿检所得结果辅助诊断,故辨证正确、方药对证,疗效显著。
例2:彭某,女,39岁,福州模具厂,工人,1984年6月12日初诊。患慢性肾炎已有8年,某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住院治疗40余天,出院后尿检:蛋白(++),红细胞(++),脓球少许,血压123/88毫米汞柱。现腰痛,腰酸,头晕,疲乏无力,沤吐,胃账,面色不荣,小便短少,平素怕冷,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弦。诊断为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治法: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处以苏蝉六味地黄丸加减:秋蝉衣6克,生黄芪24克,紫苏叶5克,淮山药12克,泽泻12克,熟地黄24克,益母草15克,蒲黄(包)9克,陈皮5克,山茱萸10克,血余炭9克,四剂。
二诊(1984年11月18日):头晕畏冷、恶心呕吐减轻,纳少寐差,小便短少,舌质淡,边齿印,苔黄腻,脉细弱。尿检:蛋白(±),红细胞(+),上皮细胞0~1个。效不更方,处方:秋蝉衣6克,生黄芪24克,山萸9克,熟地黄24克,泽泻10克,仙灵脾15克,益母草15克,怀牛膝9克,蒲黄(包)9克,血余炭(包)9克,茯苓10克,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