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上述二案属太阳病桂枝证,证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伤寒论》12条原文指出:“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微微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例一患者身热,自汗,恶风,脉关以上浮,关以下弱,符合《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的主证,故以桂枝汤主之。例二感冒后低热不除,辨证中有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的太阳表虚证,故予桂枝汤。
(2)和法
历代医家常用桂枝汤治疗自汗证,常获满意效果。我从此得到启发,凡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而引起的自汗病症,都用此方治之。《伤寒论》53条指出:“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处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和谐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例3:王子政治一商人,自汗症,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龙牡之类,约数十贴之多,毫无寸进,乃请王治疗。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疲倦,脉象弱而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乃与桂枝汤,不加增减,服五贴而愈。
按:寥笙注曰:“本案桂枝汤症,非外感风邪所致”,而是营卫不相协调,常自汗出之杂证……。桂枝汤能治中风之自汗,又能治表虚之自汗,具有“行阴行阳之妙,开阖咸宜之功”。因此有“和方之祖”的说法。
(3)补法
《伤寒名案选新注》一书指出:桂枝汤“不单治伤寒,亦可通治杂病,盖桂枝汤乃调和阴阳,彻上彻下,能内能外之方,非独为治太阳中风一症设,凡百病病机相同,均可随证加减施用”。我领悟此理,用此方作为“补”法运用。
例4:张某,男,36岁,一年多来阴茎、阴囊有时缩入腹中,缩时小腹拘急疼痛,经用各种补肾久治不效,食欲二便均正常,腰不痛,脉浮缓。阳浮于上,肾寒于下,拟桂枝龙骨牡蛎汤摄浮阳,调阴阳。处方:桂枝、白芍、生姜、牡蛎各12克、炙甘草9克、大枣12个。服药4剂已好转,服药20剂阴缩停止。
例5:陈某,女,40岁,患下痢数年,不进食,形体赢瘦,肌肤甲错,不能起卧,某医投以参附诃罂之类治之无效,余细思“百合篇”所谓“见于阴者,以阳法拯之”,乃予大剂之桂枝汤,使复而取汗,下利止,更与百合知母汤,以谷食调理之,渐渐复原。
按:上述二案,例4张某患阴茎、阴囊缩入腹中,缩时小腹拘急疼痛,经用补肾药久治无效,腰不痛,此无肾虚之症。见脉浮缓,此乃阳浮于上,故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摄浮阳。例5陈某下利多年,某医投以参附诃罂之类无效,后思《金匮要略》百合篇有“见于阴者,以阳法拯之”的说法,故投桂枝汤。柯韵伯说:“予常以此汤治自汗、盗汗、虚疟、虚利,随手而愈”,今始信之也。
结语: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应用机会多,疗效好,不仅仅是解表剂,也可作补益剂;既能温阳,也能养阴。只要我们从其理论上进行探讨,结合实践印证,本方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福建中医药》198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