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录

第二章第一节 病因

  肝癌的发生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外因是指独立于机体之外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生物性的、化学性的、物理性的,中医概括为瘀毒、损伤。内因是指自身的因素,中西医学都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自身内在体质因素、自身行为因素密切相关,主要有禀赋、体质、精神、饮食营养、起居等,内因素决定肿瘤的发病与转归及预后。

  一、主要病因

  肝癌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是多种原因综合致病的结果,但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瘀毒互结,性格因素及乙型肝炎病毒。

  (一)瘀毒互结

  瘀在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是血液凝滞,亦有更加广泛的含义,如:血瘀、痰瘀、毒瘀、污秽、久病、郁积、停滞等等。在肝癌的病因学研究中,瘀的主要含义为“积”。“积为有形之物”,积者,瘀也,癥块即由肝郁气滞血瘀而成。肝癌相当于中医学的“癥瘕”、“积聚”、“胁痛”等病的范畴,《圣济总录·积聚门》曰:“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癥也……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瘦而腹大,至死不消。”描述了肝癌的部位、主要症状和体征。肝癌典型、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进行性肝脏肿大,约90%的患者可触及到肿大的肝脏,肝质坚硬,表面凹凸不平,B超可明确提示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通……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则积皆成矣。”描述了癥块的病因病机,亦包括肝癌的病因病机,即瘀血内阻,热毒伤阴。其中所述:“凝血蕴裹而不散,津液涩渗”准确地揭示了肝癌的“瘀毒”病因病机。

  毒是中西医共同的概念,在内涵上,两者有明显的相似性,西医的毒是指毒性物质,有生物性和化学性之分,如病毒。中医将凡能导致危害生命的难治性、凶险性、预后差的疾病因素统称为“毒”,说:“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邪之凶险者谓之毒”。中医认为各种邪毒留滞体内则可导致肿瘤发生。《灵枢·九针论》谓:“四时八风客于经脉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百病始生篇》指出:“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入至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肉著……邪气居其间而不及,发为筋瘤……肠瘤……昔瘤”,隋代《诸病源候论》说:“恶核者,内里忽有核累累如梅李,小如豆粒……此风邪夹毒所成”。中医文献中许多因毒而致的或以毒命名的疾病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肿瘤疾病,中医“毒”的涵义广泛,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盛极所化生的毒和、疫毒、药毒、蛊毒、毒物等。疫毒是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致病迅速,具有传染性的邪毒。毒物是指具有毒性,能危害健康、生命的物质和被致病因素污染了的物质。药毒是指药物的毒性成分,中医认为凡能治疗疾病的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所谓“聚毒物以供医事”,“是药三分毒”,各种药物因使用不当可损伤机体。蛊毒是指能导致疾病的虫类动物。中医的邪毒实际上包括了西医的生物性、化学性致癌物质。

温馨提醒:本书只供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