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其他化学物质,如苏铁素、千里碱类、乙硫氨酸和黄樟素等,虽能诱发动物肝癌,但尚缺乏流行病学证据。
此外,偶氮苯化合物,如二甲氨基偶氮苯(奶油黄)也可诱发肝癌。在大白鼠用米和奶油黄饲养60天后,发生肝硬化,90天后产生肝细胞瘤,150天后发展到癌。在用对甲基偶氮苯胺后,并不发生肝硬化,而先产生良性肝肿瘤,以后逐渐演变成癌,但需要300天左右。如给以复合维生素B中的维生素B2、胆碱和酵母等,可延缓发生肝癌。大白鼠若合并给予奶油黄,则90%可产生肝癌;但如先给予奶油黄米食62~63天,然后停饲奶油黄而给85%米食和15%酵母粉,则仅25%的大白鼠产生肝癌,余75%则肝脏正常。但偶氮苯化合物与人类肝癌的关系也未十分明了。
(二)遗传因素
中医认为“人始生,先成精”,父母构精繁育后代,若父母身体虚弱,多病、身染痼疾则可遗传给后代。禀赋不足或偏颇则体质虚弱、阴阳失调,对某些致病因素具有易感性,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患性。中医的禀赋因素实际上与现代肿瘤学中的遗传因素相一致。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约50%的患者肝癌受遗传因素发病。国内有报道肝癌组家属中有肝癌史者占1.3%,高于对照组的0.5%,且多见于直系亲属。另一组肝癌死亡患者中24.3%有家族史,而低发区有家族史仅占4.0%。江苏启东县调查259例肝癌患者家族,发现有2人以上患肝癌的有40个家族,占15.44%,即大约每6个有肝癌患者的家族中,就有1个家族有2人以上患肝癌。而118例对照组家族,有2人以上患肝癌的仅有5个家族,占4.23%。非洲班图族肝癌多见,而居住于当地的欧洲人患肝癌的则少见。这种类似与种族、遗传有关的情况屡见不鲜,但目前尚无有力证据肯定遗传因素就是肝癌的直接原因。
从遗传学角度分析,至少有三种机制导致某些个体对肿瘤易感。一是通过遗传获得突变基因,二是通过遗传获得的突变基因使携带者对环境因素作用的敏感性增高,三是通过遗传获得突变抑制有利于癌变克隆的选择和生长。这三种机制都能促使遗传易感的组织更快发生癌变,使易感个体发生肿瘤的概率高和早发病,而非遗传易感组织的癌变则需要长时间和更多的突变累积。
(三)体质因素
体质是人体的内在机能水平,与年龄、性别、禀赋等相关,中医用正气表述。正气主要是指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内环境的平衡稳定状态。中医认为正气不足,即抵抗能力低下和藏腑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状态的不稳定,是疾病发病的关键,正气不足则邪毒趁机内侵,导致疾病。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必然对正气产生损伤。《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壮人无积,虚人有之。”《诸病源候论》认为“积聚由阴阳不和,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藏腑之气所为也”。张元素《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明代张景岳也说:“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医宗必读》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外科启玄》认为癌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四十岁以上,血气亏损,厚味过多所生,十全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