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录

第二章第四节 中医肝藏象

一.肝藏象的内涵

  “藏”《群经音辨》云:“藏,藏之府也。”《玉篇》曰:“府,聚也,藏货也。”《风俗通义》曰:藏府,“财货之所聚也。藏府,府皆物聚藏物义。”“藏”为藏物之器,故必有形。我国古人早已通过刑罚和对战俘的屠杀等观察人体内藏组织结构,《史记·殷本记》载纣王“闻圣人心有七窍”,为验证这一说法,下令“剖比干,观其心”。 医家通过解剖方法对人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中庶子语:“医有俞跗……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 浣肠胃,漱涤五藏”。《灵枢》云:“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皆有大数”(《经水》)。“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又次舍,异名而同处。”。我国古代,从造字之始,就赋予文字以特殊内涵。许多原始文字就是根据所描述对象的具体形状模拟而来,即象形字、会意字。肝从月从干,“月”,古为“肉”,《说文》曰:“凡肉之属皆从肉”,《释名》云:“肝者,干也”,“干有器物之本”,“胁之意”。可见,肝的原始认识是通过对人体的解剖获得的,与今人所言之“肝”相同。

  “象”,古与“像”通,段注《说文》云:“古书多假象为像……当作象形”;“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似古有象无像,然像字未制以前,想象之义已起。”《周易·系辞》云:“是故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像,相似之谓也。”《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王冰注曰:“象,为气象也。言五藏虽隐而不见,然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可见,“藏”指藏于内器官组织,“象”指藏与自然相通相应的气化特性。言“藏”,即是气之聚而为形的藏的实体性结构;言“象”,是藏的气之化即生理功能活动特征。

二.肝藏象的实体性结构

  肝居胁下,《难经》已认识到是肝藏分叶的器官,《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四十二难》云:“肝重二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叫叶,凡七叶。”并认识到“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汗三合。”用解剖学角度分析,肝脏外观大体分为左、右两叶,但继续解剖,会发现肝内存在由血管分布形成的裂隙,将肝分成若干段,各段有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和明确的界限。根据国内公认应用解剖对肝脏的分叶、分段的概念和命名,一个完整的肝由门静脉裂分成左右两半,即“两叶”。右半肝由右叶间裂分成右前叶和右后叶,右后叶又被右段间裂分成上、下两段。左半肝由左叶间裂分成左内叶和左外叶;左外叶又被左段间裂分成上、下两段;加上尾状叶,正为“七叶”。可见,古人对肝藏的认识源于解剖,对肝藏的实体认识与现代认识一致。

三.肝藏的生理功能

  中医对肝藏生理功能的认识与现代医学存在相似之处。

温馨提醒:本书只供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