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中医治疗·目录

第二章第四节 中医肝藏象

  (一)主疏泄

  疏即疏导、疏理、疏通,泄即排泄。肝藏主疏泄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疏通气机,维持气机的升降出入活动。中医认为气化运动是生命与新陈代谢活动的内在本质,《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二是分泌排泄胆汁,中医认为胆汁是有肝的阴血阴精和余气所化生的,生成后排泄于胆。胆汁是一种精微物质,能腐熟水谷,促进消化排泄。《脉经》云:“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东医金鉴》曰:“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 石寿棠《医原》说:“肠头上逼胆囊,胆汁渍入肠内,利传渣滓。”三是主导排泄和发泄,能促进人体内的糟粕物质排泄于体外和情绪的发泄。肝藏疏泄失职,则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消化排泄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水、黄疸、二便不通、现代研究表明,肝是人体的重要新陈代谢器官,在消化吸收排泄、血液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把其归于消化系统之中。肝病患者除消化道症状外,还有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头晕、头昏、头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或抑郁、担心、恐惧等。可见,中医对肝藏的这一生理功能的认识在宏观上与现代医学一致。

  (二)主藏血

  《素问·调经论》云:“肝藏血”。藏,有“蓄”(《康熙字典》)、“匿”(《说文新附》)、“隐”(《正字通》)等多义。肝藏血指肝有储藏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素问·五藏生成论》曰:“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主疏泄,调畅通畅气机,能调节血液的运行分布和脉管的舒缩活动。气机畅达则心藏搏动有序,血液运行通畅,脉管舒缩有度。唐容川《血证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邪,则血脉得畅。”现代研究表明,人类肝脏在胚胎第8~12周为主要造血器官,至成人时其造血功能虽由骨髓代之。肝脏具有独特的门静脉和肝动脉两套血供系统,肝脏接受大部分的内脏血液,整个肝脏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的血液。人静卧时,肝脏血流量可增加25%,当人体活动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ml的血液来保证足够的心脏排出量。肝脏血管任何平面的严重梗阻,侧支通道将成为出血的来源。肝藏血能摄血以藏之,使血液不致妄行而溢于脉外。现代研究表明,肝脏病变常引起血液学的变化,如红细胞的质(形态改变及溶血)和量(贫血)的变化,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导致出血。血浆凝血因子是止血过程不可缺少的,而凝血因子大多数在肝脏内合成。肝细胞坏死时,凝血因子迅速减少,造成凝血障碍。肝脏能对已经活化的凝血因子及时适当清除,以避免过度凝血。肝脏还是纤维蛋白溶酶原合成的场所,肝病可导致纤维蛋白溶酶原减少。可见,中医对肝藏血的认识在宏观上与西医是一致的。

温馨提醒:本书只供专业人士研究使用,不作用药指导和对患者的承诺保证。
你可能感兴趣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