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样一封不足千字的信件,却唤醒了无数癌症患者几乎崩溃的意志,使其重新振作起来,精神支柱再次树立。
郑伟达勇于探索的思想车轮,就是这样的一直在前进,永不止步。他总是对身边的人说:“我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从为病人治病而获得的,我要学以致用,才对得起找我看病的人,这样才觉心安。”
1993年8月,福建医学院药理教研组完成了“神州消囊胶囊”药效学试验,证实该药具有较明显的抗癌作用,对 S 的高抑制率达62.89%,且不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个月后,福建省卫生厅召开省药品审评委员会会议,对“神州消瘤胶囊”进行临床初审,认为该药经药效学试验表明,对本体和离体4种实体癌株均呈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荷瘤的大鼠大剂量长期服用该药,对白细胞和免疫功能未见抑制现象,建议上报卫生部审批进行临床研究。10月,福建省卫生厅将医生意见和有关材科上报国家卫生部。
时间进入到1994年,郑伟达于3月创办福州发珍抗癌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其任法人代表、董事长。同时,他的又一新作《中医治疗肿瘤经验》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结合家传《郑氏验方秘传》与长期的临床经验撰写而成。吕炳奎先生在序言中说:“郑君伟达多年来从事癌症的防治研究,平时治学甚勤,自学中医廿余载,对癌症的探索几经沧桑,历经艰辛,努力攀登,勇于开拓,终于取得可喜的成绩。”
在这个阶段,慕名来到研究所找郑伟达看病的人,每天数以百计,他便让妹妹作助手,接诊施治。胰腺癌患者金先生来院治疗,行剖腹探查,确诊胰头癌伴腹腔广泛转移。他为病人开方治疗。病人服药3个月后腹痛消失,黄疸消退,8个月后复查CT肿块明显缩小。原诊医院复查后认为经过治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及扩散,为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患者任先生,伴腹腔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郑伟达为其诊治。经治疗5个疗程后(5个月),小便正常,下腹部疼痛消失,腹股沟肿块未能触及。经B超复查,腹腔内未见占位病变。又经过半年的巩固治疗,经B超、CT等连续3年复查,始终没有发现复发征象。郑伟达之认证准,施治确,由此可见一斑。
考虑到许多患者从外地赶到闽清或福州找他看病,路途遥远,花费大、人也遭罪,郑伟达从那时起便开始不定期地到全国各地义诊。1994年4月、5月,他就先后去了福建三明梅列区医院、龙岩中医院、湖南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附属医院、江苏南京市中医院、贵州凯里西北民族学院医学院等地义诊。
其间,国家医药局局长黄开云在北京亲切接见郑伟达,对他以民营资本创办中医治癌研究所的探索给予充分肯定。
癌症肆虐,随时随地将无数人推进苦难深渊,残酷地吞噬着无数人的性命,而且,在每个癌症患者的周围,牵动着多少亲朋好友之心。一个癌症病人的死亡,不仅是其本人和家庭的莫大不幸和灾难,更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1994年7月,福建省的一些癌症患者自发成立了抗癌俱乐部,大家相互帮助,共度难关。